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一

人民幣升值 QE2才有效果

人民幣升值 QE2才有效果
黃天麟2010/11/16
美國聯準會(Fed)公布「第二輪量化寬鬆」(QE2)貨幣政策,預計至明年六月前,釋出六千億美元購買長天期政府公債,藉此壓低長期利率,增加金融體系的流動性,提高金融業的貸放意願,進而增加企業的投資與就業。
美國龐大的消費力一向是世界經濟之曳引機,是以如果美國經濟能因QE2而復甦,必可增加進口,有利於全球,但卻意外遭中國強烈反彈。新華社引述中國學者的談話指出,QE2對刺激美國經濟復甦的效果可能落空,只會帶給其他國家匯率波動、資產泡沫等多方衝擊。
新 華社的引述,其前半段「QE2效果落空」的說法,可能是對的,因為日本早在二○○一年就已實施量化寬鬆政策,但至今徒勞無功。金融海嘯發生後,美國聯準會 亦陸續推出近一.八兆美元的量化寬鬆,效果還是不如預期,景氣復甦仍然緩慢,失業率停留在近十%之高檔。依理,量化寬鬆是直接向市場注入資金,遠比低利率 政策有效,可說是對付蕭條的一種猛藥,為何會在日本、在美國屢試不靈呢?
國際貿易最理想的型態是「互通有無」,次好的型態是「依比較成本原 理的國際分工」,即依其特殊的資源、氣候、生產組合,從事其最適合的生產,藉貿易發揮國際分工的最大利益。但「應然」與「實然」往往分道揚鑣,此種分工若 因某一國家之匯率低估,導致生產基地轉移,即會形成國際間生產與消費之嚴重失衡,扭曲成為「以鄰為壑」的經貿關係。近二十年人為低估之人民幣與世界工廠中 國之形成,即是當今國際貿易最為扭曲的一例。
日本九○年代的低利率政策及二○○一年以後之量化寬鬆,均無法挽救日本經濟之主要原因即在於 此。在嚴重低估的人民幣匯率架構下,任何日本政府的景氣政策,包括負所得稅之實施、消費券之發行,終極均將化為從中國的消費成品進口之增加,刺激不了日本 國內日製商品的消費,自然也無助於投資與雇傭。(註︰日本之還能對中國保有順差,是因為中國仍需進口日本之機器、原料,以成品回銷日本並銷往全球。此種架 構下,日本量化寬鬆的最終受益者是中國,而不是日本。)
此次美國對市場挹注六千億美元,會不會重蹈日本的後塵,最終只有利於中國?答案在於 人民幣匯率。如果美國政府對低估的人民幣匯率,仍如以往採「和稀泥」的態度,即毫無疑問地必會步上日本後塵,釋出之資金終歸成中國之外匯存底,變成對中國 之經援。換言之,歐巴馬政府能否迫使中國人民幣快速升值,堵住中國低價成品之洪流,是此次量化寬鬆成敗的關鍵。
(作者曾任第一銀行總經理、董事長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